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延安市推进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具体措施》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延安市推进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具体措施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工作措施的通知》,高效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精神,锚定陕西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目标,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双重作用,科学运用专利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为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安排
(一)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
1.开展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印发《延安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推进计划》,组织全市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存量专利盘点工作,指导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主体进行专利评估。(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引入社会力量多元化参与,对入库专利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向相应企业匹配推送,适时举办对接活动,鼓励创新主体积极参与,促成专利供需对接。(市知识产权局)本地企业2023-2025年期间承接转让或许可实施专利技术、依法依规办理转让登记或许可合同备案手续,并在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www.patentnavi.org.cn)反馈交易信息的,给予发明专利50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000元/件后补助,补助总额不得超过合同成交金额。(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
2.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举办延安市第三届校企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评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高、专利前景好的项目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择优推荐项目参加陕西省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挥陕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作用,结合全省大数据技术企业需求,产出一批高价值专利(申请)和专利组合。(延安大学)持续规范专利申请,加大对《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规定》的宣传力度,提升创新主体认知,通过信用监管惩戒等措施,坚决遏制8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动员创新主体申报陕西省专利奖、中国专利奖,对于获奖主体在项目评定、企业认定中予以优先选择。(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3.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以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强化专利产业化激励措施,2023-2025年期间成功进行专利产品备案的主体、给予2000元/件的奖励,认定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的、给予3000元/件的奖励。(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在政府采购、金融、产业等政策中,加大对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支持力度。(市知识产权局)对获得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费补贴的企业、被评定为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给予奖励和补助。(市工信局)
(二)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激发运用内生动力
4.专利产业化力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广泛开展专利预审备案政策宣讲,鼓励指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企业在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专利预审备案。(市知识产权局)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工程,按梯度兑付新招引落地、首次认定和有效期满、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奖励资金,落地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机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税收优惠政策。(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积极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对首次认定的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照《延安市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时兑付落实奖励资金,到2025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突破。(市工信局)在科技型企业中推行《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GB/T29490-2023),在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中推行《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国际标准。(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5.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持续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落实陕西省关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实施转化激励政策,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按规定直接给予发明人和为专利转化实施作出贡献人员的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定期披露制度,制定科技成果推广清单。(市科技局)探索落实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指导财政资助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在财政科研项目专利申请时对该专利申请所依托的项目类型、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等信息进行声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未实施的专利采用开放许可、“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转移转化,指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条款审查,合理约定权利归属与收益分配。(市知识产权局)
6.加强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引导市属企业、中省驻延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体系和专利转化激励制度,优化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将有效专利拥有量纳入考核体系,适时对主持省级和行业级以上标准制定、专利转化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文旅局、市知识产权局)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据《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等,有序开展股权激励(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权期权)、分红激励(收益分红、岗位分红)。(市国资委)
(三)完善工作基础保障,构建良好服务生态
7.加大专利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陕西省专利条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延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基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用好陕西省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平台,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适时举办相关培训。(市经合局、市知识产权局)强化对外技术贸易管理,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审查细则(试行)》,支持鼓励创新主体境外专利布局、企业引进海外专利实施转化等活动。(市商务局、市知识产权局)
8.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优化授信模式,合理运用知识产权质押、企业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以及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等措施,有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延安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延安监管分局)以延安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为依托,开设知识产权金融模块,加大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推介力度,为成功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主体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同登记“代办”服务。(市知识产权局)对企业用专利等知识产权获得质押贷款并按期偿还本息的,按比例给予两年贴息,单户最高不超过50万元。(市工信局)加大知识产权保险宣传推广力度,支持指导重点企业进行投保,按照《陕西省知识产权保险保费补贴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保费补贴。(市知识产权局)
9.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持续支持延安市技术转移中心开办专利转移转化业务窗口,2024年底前实现技术合同登记与专利转让、许可登记备案信息共享,扩大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实施许可备案覆盖面。(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推进陕西省专利导航(延安)服务基地建设、延安大学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为区域创新提供指引。(市知识产权局、延安大学)落实《延安市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化项目予以补助。(市科技局)搭建市县两级民营企业服务平台,聚集社会优秀服务机构,在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对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及时兑付落实奖励资金。(市工信局)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将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各县(市、区)政府)发挥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难点问题。(市知识产权局,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加大投入保障。各部门、各县(市、区)要加大专利转化运用投入保障力度,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带动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向专利转化运用。(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严格落实好涉及专利转化运用的税费优惠政策。(市税务局)
(三)做好宣传推广。各部门要针对专利转化运用中的工作进展、有益做法及时汇总,由市知识产权局向省知识产权局报送,同时加大先进案例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市知识产权局、市级各相关部门)